首 页 >>
动态报道 >> 特别推荐|中国书画国学系列公益讲座第八次进望京
特别推荐|中国书画国学系列公益讲座第八次进望京

讯:2018年9月10日上午,中国书画国学系列公益讲座第八次走进了北京最大的社区之一,也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社区之一——望京社区。

本期讲座在望京街道为民服务中心举办,北京望京街道文化服务中心、北京望京老年书画社、北京望京老年诗书画研究会主办,北京社区文化促进会、杨牧青书画十渡写生文化基地、中国文艺界网络联盟、艺界网/艺界报、易安诗词书画国学沙龙、北京盈凯新创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银河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西安贞观景业电气设备工程有限公司作为支持单位,北京望京街道文联副主席韩家文主持。

本期讲座适逢“中国第34个教师节”,加之前不久国家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与应用专家委员会”成立的双重契机。

为此,具有文化艺术活动品牌影响力的中国书画国学系列公益讲座发起者、主讲人,著名书画家 ,艺术、文化、社会评论家,国学智慧研究者,人类上古文化研究者杨牧青老师与主办方韩家文会长多次沟通协商,悉心准备与安排,特别以《从甲骨文字探索中国书法之美》为题开讲,来自丰台、海淀、西城、东城、朝阳、通州、房山、天通苑等街道、社区的书画艺术、国学文化爱好者和相关的书画艺术方面的老师参加了讲座。

 
上图:讲座活动现场掠影

讲座期间,著名书画家杨牧青老师列举了百余幅经典的、具有代表性的甲骨文图文资料,从考古、历史、社会、文化层面到绘画、书法艺术的具体创作方面做了详尽深刻的讲述。

杨牧青说,先秦时期的《旬子·解蔽》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吕氏春秋》记载:“奚仲作车,仓颉作书。”西汉建元初年(公元前140年)经学家、淮南王刘向在《淮南子·本经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也即后来广为传颂的“仓颉造字说”。就这一事件来看,它是发生在约五、六千年前的轩辕黄帝时期,与距当今考古证明的甲骨文字产生的时间相差近两千多年(注:已知甲骨文字最高上限至距今约3750年)。

现通过许多学者进行大量考古和研究总结,一致认为:甲骨文体系还不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应该还有一个比甲骨文体系更早的文字体系存在,当在距今约4000年至15000年左右的炎黄时期、神农氏时期和有巢氏、女娲氏、伏羲氏时期之间(通行说法是结绳、符号记事时期)只不过因气候变化、地质变迁、使用传播方式方法等原因没有成批成量的存留下来而已,随着当今不断的考古新发现,或许能对上古文字做出一个很好的求证与复原。

但是不论怎么讲,殷商甲骨文字是当今全世界唯一能够传承3000多年而不中断的一个具有成熟体系的文字。注意,在甲骨文时期青铜器铭文(金文)也开始并行了,这证明了铸造青铜器的科技工艺是高度发达,也反映了距甲骨文时期1500多年前“黄帝铸鼎”和1000多年前“禹铸九鼎”的文化传承。

在讲到符号、结绳记事与现代科技符号的比较时杨牧青说,古时候结绳、符号记事如同现代科技符号记事、表象、表意、表事、指示是一样的道理。并例举5700多年前新石器晚期仰韶文化时期的马家窑陶器刻画符号与现时代的科技、道路交通等符号的对比。

在考古方面,例如属于良渚文化体系,约5300年至4300年浙江嘉兴平湖庄桥坟遗址一件残石钺上发现的几个类似现代汉字的符号,其中最为刻画清晰的是石器一面右上角类似“郑”字的文字颇为显眼。

据说,三峡夷陵西北龙凤山有大量古物古器上遗存的奇特字符,其数量惊人。有学者认为,这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鸟文”,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期晚期,距今约2万年,其延续性很久。通过研究发现,这种“鸟文”曾被广泛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也包括道教、佛教、中药学、民间艺人、民间匠人、民间巫术等后来的文化当中。

譬如重庆云阳大梁岩画——它以阴刻的方式刻画了巫师做法事的场景,画面古朴自然,充满了原始、神秘气息。

再如距今,约9000年至7500年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文字刻画;约7000年至5000年江苏龙虬庄陶文刻画;约6800年至6300年西安浐河半坡遗址文字符号;约5000年至4000年山东泰安大汶口文字符号;约4300年山西陶寺朱书陶文以及距今约3850年至3550年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文字符号等,均证明比距今约3700年至3100年左右的甲骨文字体系早了很多年的文字在中国先民的日常生活出现过、使用过,只不过由于各种原因,致使这些很早期的古文字没有保留下来,或被其后的人进行了文字形式的扬弃。

杨牧青说,中国文字出现的“时间期”要比国际上认为是最早的成熟文字“苏美尔楔形文字”还要早几千年,至少两千年以上。完全可以推论,属于象形文字体系的苏美尔文字、古埃及文字、古印度文字就是数万年前古中国燧人氏的后裔向这些地域迁徙、繁衍生息的过程中传播文化、培育文明而遗留下来的一种文字形式,以及赫梯文字(古巴比伦文化)、玛雅文字和东巴文、纳西文、水书等。这种推论,需要我们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大背景下,以弘扬、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为大局意识,去再度深入的剖析和探究,时不待我,更需后来人![参阅《杨牧青:人类上古文化谱系(表)研究导读》]

如图,在新墨西哥州阿尔布开克市发现大量上古时代普韦布洛印第安人的岩石雕刻遗迹,大约有24000幅大大小小的岩石雕刻,以人类、动物、标识符号等图案为主,也有一些更为复杂的图案。据美国考古学家鲁斯坎普说,新墨西哥州的发现只是其一,在亚利桑那州化石森林国家公园也发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的中国象形文字“象”,为证明印第安人是中国殷商后裔殷地安阳人提供了充足的材料。

据考,1899年深秋“甲骨文”被清末通晓医术的收藏家、书法家、翰林院编修、国子监祭酒(相当于国家行政学院院长)王懿荣发现以来,至今一百多年从未中断过研究,并且涌现出了刘鹗、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孙诒让、唐兰、陈梦家、容庚、于省吾、胡厚宣等研究巨匠,以及饶宗颐、裘锡圭、孟世凯、李学勤、高明、林沄、徐中舒、陈炜湛、李家浩、黄天树、宋镇豪、蔡哲茂、李宗焜、朱歧祥、刘钊、马如森、陈年福等一大批学界菁英,研究队伍从最初几个人至今估算约有千余人。

当然,体制外、院校外民间的甲骨文研究者人数也急剧上升,颇为壮观,保守算也有数万人之多。有人通过字画符号研究,有人通过方言语音研究,有人通过象形特征研究,有人通过舞蹈姿态研究,有人通过考古博物研究,有人通过神话故事研究,有人通过其它途径和形式进行研究。我们相信,高手在民间。或许甲骨文的新的研究突破口就从民间产生,或许用甲骨文打通中西方文化共性、补足人类文化的欠缺就从民间产生。

自甲骨文发现以来,历经1928、1936年、1950年、1969年、1973年、1977年、1991年及2013年等多次挖掘考古。其中1936年、1973年、1991年的三次挖掘考古非常重要。有人统计说,包括中国和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内外收集的甲骨文甲骨约有20多万片,收编的文字有6000多个,初步能够辨识的有2000多个,公认能准确认读的有1000多个,其它就属于存疑、义不明或无法认读的字。

当前能看到的专著、论文有3000多种,有《铁云藏龟》、《殷虚书契》、《簠室殷契徵文》、《甲骨文断代研究例》、《甲骨文合集》、《殷虚卜辞》、《龟甲兽骨文字》、《甲骨文字典》、《甲骨学文字编》、《殷虚文字甲编》、《殷虚文字乙编》、《甲骨续存》、《海外甲骨录遗》、《小屯南地甲骨》、《甲骨金文拓片》、《殷墟甲骨文》等海内学者的心血凝结,可谓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不绝,福泽后人而光耀环宇也!

在讲到汉字形成与变化时杨牧青说,从伏羲时期结绳、符号记事到图画示象,再到神农氏、炎黄时期图文象形,再到殷商龟甲刻文,直到汉代人总结的“六书法则”为止,历经一万多年中国文字才算完成了——象、意、形、义、音的全部优点,这是拼音文字、字母文字仅有音,仅有单独形,且形不明借组合后才有形、义的完成不能媲美的。

拼音、字母文字少了哲学思维层面上的“意”“象”——因此上,在中国才能诞生以文字为特质的书法造型和诗词音律的艺术美学,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易经·系辞·下传》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是图画示象开始,也是文字产生源头。

汉代学者把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归纳成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类型,总称六书。今普遍采取的是汉代许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而“六书”之名首见于《周礼》,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上图:殷商晚期青铜器铭文与崖画意象比较

在讲到甲骨文字释时杨牧青说,象一意一形一义一字一音,多字组合成形表意说义,是当时甲骨文造字本初,某个字针对某人、某事、某物,或某事件,甚至有的字是没有读音的。一字多形多义多音(意、象失去了)是后人对甲骨文字训诂、解释、使用所得,或根据龟甲卜文上下文句内容进行解释释,且进行“隶定”给予结体定型或读音标准。

比如《甲骨文字编》这个“字”,象人在床上,人周围有几个小竖点,后人释为“疾”字,当初是不是读Ji音,为什么要读这个音?需要思考。注意,这个字的“人”的形象、形状是不同的,可能表意某大人、某孕妇、某军人带矢伤等,或表意人感冒流汗,或记述人因蚊子而发生疟疾。

在讲到甲骨文书法变化时杨牧青说,1937年郭沫若在《殷契粹编·序言》中说:“卜辞契于鬼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后来,甲骨文书法就从甲骨学中慢慢地成为一门独特的书法艺术种类,成为当今书法界能够比较反映出高古儒雅、学养幽深的一个艺术门类!

如图从罗振玉、董作宾、胡厚宣到杨鲁安及现当代中国、日本人的甲骨文书法等,由于过去时代,一批老学者都是以金石考据学为底子,接受传统的书法教育,所以他们写甲骨文时用写金文的笔意和办法来写,只有甲骨文书法的记事功能和历史文化传承的作用,少了书法艺术上趣味和情态。到了以后,甲骨文书法开始具有书法艺术创作的意识了,并且注意到了甲骨文刀刻印象与书法笔墨的对应关系,这是一大迈进与突破。再到了当代,甲骨文书法直接具有书法艺术创作的状态,而且给甲骨文刀刻印象和书法笔墨的对应关系注入了许多个性情趣和态势。至现今,甲骨文书法又为之一变,更多了许多书法艺术的笔墨意象与创作造势的行为,发挥毛笔书法的水墨晕化优势。

杨牧青说,现当代甲骨文书法可谓形式多样,很为丰富,各有特色和书法意象与情趣,也能自由的彰显人性的个性上的自由。这是一个与时俱进、笔墨当随时代的问题。

杨牧青说,通过大量的图文事实证明和众多的甲骨文学者、真正的书法家研究,一致认为:甲骨文在书法文化的意义上来讲,它具有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之美。甲骨文在书法艺术的特质上来讲,它具有线条、章法、结构与形式之美,具有在崇尚变化中求对立统一之美。具有肃穆高古、率真自然、韵味质朴、抒情达意之美!今人写甲骨文多浅薄、多俗气、多做作,是认知问题,更重要是文化学问底气不足的缘故而已。

在讲到甲骨文字在书法艺术创作过程中遇到“通假字”的问题时杨牧青说, 据统计,中国汉字总数有91251个,1994年出版的《中华字海》收录87019个,秦代《仓颉》《博学》《爰历》三篇有3300字,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有9353个,清代《康熙字典》有47000多个,而在生活中常用文字有3500多个,当前甲骨文字工具书收录甲骨文字约6000多个,其中能够认读的约1200多个。

现时代文字很丰富,数量很多,在甲骨文书法创作过程中就会遇到许多字没有甲骨文字的原形,怎么办呢?从古以来,大都用通假办法来解决,但通假字毕竟是一种借代关系,不是字的原象、原意、原形、原义、原音,只能是音、形相近而已,在字的本象、本意、本义、本音还是有差别的。譬如,古文中用“女”通假“汝”,“说”通假“悦”等等。

现在我们思考,既然用通假字能解释,能说明事物的本身,那为什么还要造新的字呢?是不是多此一举了?既然在社会发展中因需要需求造有了新字,为什么却又要用通假的方式去通假的呢?

我认为:通假字是一种古旧的办法,一种习惯性的墨守成规的办法,但这种办法放置在现时代的书法艺术创作中是不太适应的。怎么办?那就是在甲骨文书法创作过程中,遇到甲骨文没有的字,就找大篆、小篆或春秋战国文字,乃至汉隶的字来替代。

譬如:亿字,甲骨文没有发现,甲骨文字典工具书也没有收录,这个字属于形声兼会意,本义是完美满意的意思,异体字就有十多个,在现时代是经常涉及数字问题的一个字。怎么办?那就以小篆为字形,用写甲骨文的办法(以笔代刀)来写就行了,还有许多的字都可以这样解决,没必要死守古旧通假的教条主义性质之规训。

 
上图:讲座现场书画交流

在讲到甲骨文书法学习方法时杨牧青说,由于现代人在日常生活中不使用毛笔写字了,毛笔写字的笔头基本功夫就会弱化,更不能与古人相比。加之,现时代书法变成了涉及文字学、历史学、文化学、文学、音律学、美学、哲学等学科在内的一门具有专业性很强的艺术门类,让快节奏生活的人不能用心深入的去学习与体会,造就了更多不学无术的所谓书法家的社会不良现象,贻害无穷。

因此,要写好甲骨文书法,首先必须从打好毛笔写字的基础开始,从笔头功夫做起,从楷、隶、草、篆依次而上,读临结合,深入观察龟甲刀刻意象和毛笔书写性的趣味。并且要在青铜器铭文(金文/大篆)书法中下一些功夫去研究,充实古文字修养,为能够写好甲骨文奠定相应的基础,不能抓起毛笔就写甲骨文,或以抽象、意象为名义而信笔乱写。同时,更重的是要研究“甲骨学”,也就是理论加实践的关系。要弄明白甲骨文卜辞含义和字与字之间要表达的什么内容,要掌握造字基本法则,要熟悉汉字基本原理,然后才能抒情达意的在甲骨文书法海洋中畅游。

杨牧青说,甲骨文研究还是多研究一下上古“神话故事”和“文化传说”,以及“中原方言”,打开已有的书本、教科知识框架,让自己脑子发出“智慧光”,让自己的心识开窍,才能入于甲骨文“象”与“意”之道,天垂象,见吉凶,再可理出形、义、音,以及字法、词法、句法等,“五位一体,三类同究”,这仅是“小民”一家之言!

讲座结尾时,杨牧青例举全球山水地理图片并提出:

盘古是人类文化共祖,是人类文化文明的种子,是当今“智人世界”所有神话故事和文化传说的总源头。遂人氏是人类文化文明的肇始者。

伏羲氏、女娲氏、有巢氏、九天玄女、西王母、神农氏不仅是古中国文化文明创造者,更是人类上古文化的促动发展者,也是全世界文明重要的奠基者和影响者。  

“六帝”炎帝、黄帝、蚩尤、少皞、颛顼、帝喾和“三王”尧、舜、禹及“两代”夏、商文化时期不仅是中华文明创新创造者,也是以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为基础的全人类文化文明均在此时间段内交互更新的一个重要时期。

中国昆仑山区域是人类上古文化文明的轴心时代,也就是西达帕米尔高原阿富汗东北部的昆都士区域(中国人古称葱岭),东至中国青海湖(中国人古称西海)、祁连山一带,下东南至终南山(回首结穴),位于北纬35°左右。天下本一家,世界本大同,“人类命运共同体”对推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伟大的构想与实施,要沿“一带一路”倡议的对人类文化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创造人类生活生存的又一个文明时代。不忘初心,从当下开始,若能自我反省,不忘前车之鉴,坚定文化自信,迫切需要重新编写《人类上古文化文明史》以引领人类社会新时代的大发展!

他说,为了让这一倡导理念尽快落实,决定于2018年11月10日至11日在杨牧青书画十渡写生文化基地举办“人类上古文化谱系研讨暨新时代文化对世界发展的意义座谈会”,2019年1月2日至3日在杨牧青书画十渡写生文化基地举办“己亥元旦·名家专场书画笔会”,并常期开设“杨牧青书画国学内修课程讲堂”等活动,欢迎大家多给予支持和关注。

 
上图:讲座视频播放截图

倡清风,促正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为新时代文化艺术繁荣发展贡献应有的微薄力量是中国书画国学系列公益讲座的价值取向。

同时,该讲座将根据各地辖区内的社区、校园、企业的实际客观条件,逐步在全国各地推广推进,分期分批开展活动。

讲座围绕中国的真、草、隶、篆等书法艺术和山水、人物、花鸟等国画艺术的为重点,以医、易、道、儒、佛“五家”传统的国学文化为基础,结合国家当前的主流文化思想和意识,进行主题式的讲述与互动交流。

期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大好时机下,能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更加接地气,让更多的国粹文化经典能够深入到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当中去,传播书画艺术正道,弘扬国学文化智慧,树立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使社会大众的文化思想、道德观念和对文化艺术的理解认知度有所提高,惠及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为国家软实力文化艺术发展尽一份文化老百姓、艺术平民的责任和义务!(来源:中国牧青网,编辑:艺界报)